(资料图片)
曾伟 杨斌 周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持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跃升和质变,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工程,必须做好六个方面的统筹协调,有效凝聚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深刻把握三个战略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准确理解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经济社会进步又为高等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这一有机关系。第一,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把培育优势学科、争创一流学科、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彰显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中心工作;第二,聚焦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第三,坚持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提升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拔尖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用好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
统筹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协调发展。科学教育关系基础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新兴技术创新发展,必须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布局。工程教育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产业领域急需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创新创造能力、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因此,人才培养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要统筹兼顾,培养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要持续深化教育改革,高校把人才培养合理延伸向市场,市场把人才需求适当前移至高校,通过校企合作、产研融合等途径,不断夯实人才的科学理论基础,不断提升人才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首先,打破学科、专业、行业、区域间壁垒,使政府、市场、学校、社会等多元治理主体凝聚协同创新共识;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立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链接、联动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其次,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兴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技能提升培训服务资源共享、互助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更好满足新发展格局下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需求。再次,大力推进成人学历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面向社会的社区教育,为终身学习社会建设、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和高等教育现代化作贡献。
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进育人方式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在思想引领、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打造有丰富育人内涵、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主题育人品牌。立足学校定位和优势做好分类重点发展,因校制宜进行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才队伍、科研平台、开放合作、社会服务等学科要素创新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学科能力、专业水平、育人技艺,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以学校治理能力提升为重点,构建多元协同、协商共治的高等教育治理格局;在自主办学基础上,充分协同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制度化、规范化参与高等教育治理。
统筹区域、校际、办学层次差异,促进教育公平。科学推进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区域性、专业型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健全普职衔接、上下贯通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多向分流、多元供给、相互融通的教育资源供给机制,满足不同层次教育需求。持续加大对高等教育薄弱、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提升属地高校管理服务、调整优化高校设置规划和布局;贯彻实施针对重点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推进跨区域校际合作和联合培养制度;积极探索,依法合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提升开放大学办学质量和数字化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在供给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等教育。一方面,积极“引进来”,借鉴利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办学经验、发展成果,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适度推进国际名校引育计划;积极引进、推广国外高校在新兴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稳步“走出去”,统筹推进公派出国留学,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积极拓展国际中文教育,建立文化交流协作机制;有序推动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尤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积极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作者分别系湖南开放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教授、在读博士、终身教育研究基地重点培育基地研究员,湖南开放大学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终身教育研究基地重点培育基地主任,湖南开放大学培训学院教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