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夏日将至,气温渐升,清凉的水源无疑是避暑的理想去处。但水火无情,活动中的一时不察极易导致溺水事故的突发,此类现象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尤其多见。如何规避溺水事故的发生,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的出现,如何养成常态预防的意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学生自身的重视与行事更是至关重要。
规避溺水事故
未知水域大多埋藏着诸多隐患,在诸如水库、池塘、河沟等野外水域,水体表面看似平缓静止,水下情况却十分复杂,旋涡、水草、淤泥都可能给人带来危险,岸上既无人员看护,也未设置紧急救援工具,如遇溺水事故极难自救。故而,玩耍嬉戏应当避开危险水域,牢记“四不要”:不要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与单独或与同学结伴下水游泳;不要到无安全设施、无救生员的水域游泳;不要到海、江、河、湖等水下环境不明的水域玩耍或游泳;不要盲目、擅自下水施救溺水者。此外,正规泳池中同样存在溺水风险,下水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如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上岸。
应对紧急情况
如在外遇到他人溺水,应第一时间大声呼救,寻求大人的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并寻找如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利用竹竿、树枝等物品救援时应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拖入水中。未成年人不能直接下水施救,所有施救手段应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以免酿成更大的悲剧。如本人不幸溺水又不熟悉水性,首先要尽可能做到不过度慌乱,若身边有漂浮物则一定要抓紧,周围有人应立即呼救;如果附近无人,要尽量放松全身,尝试让自己采取仰卧位,使头部向后、口鼻可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划水,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会游泳者在水中如遇小腿抽经,要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脚背侧弯曲,使痉挛缓解后慢慢游向岸边。
养成预防意识
溺水事故是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致死的头号杀手,想要远离溺水带来的危险,养成常态化的预防意识非常重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的防溺水知识,可能会在危急关头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所以,不论热爱游泳与否,都需要了解水上安全知识和紧急救援知识,这样才能正确应对险情。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加强重视、警钟长鸣,主动增强安全意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即使遭遇不测,也要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
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且猝不及防的,意外难料,生命却只有一次。预防溺水,不涉未知险;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莫要将欢喜的玩耍变作不幸的悲剧。(文/李小锋)
关键词: